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

现任职务:

院长

学历:

1990.02 -1995 .05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经济学 博士

1985.09 -1988 .02 清华大学 经济学 硕士

1978.10 -1982.07 南京大学 数学 学士

经历:

2014.03-至今,教授、院长,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1995.08-2014.08,教授、副教授(终身聘任)、助理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

2009.08-2015.07,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2010.10-至今,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2011.06至今,副会长,国际经济与金融学会中国分会

2011.09至今,高级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1.08,研究员,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9.07-08 & 2011.03,顾问,世界银行

2007.06 -2009.08,常驻研究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

2006-至今,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

研究成果

Mo Xiao, Ying Fan, (2016), "“Reputation Premium and Reputation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Largest e-Commerce Platform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Volume 46, pp.Pages 63–76.

Yifu Lin, Yong Wang, (2015), ""Endowment Structures,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 Volume 76, pp.Pages 244–263.

Xinding Yu, (2015), ""Productivity, Profitability, Production and Export Structures Along the Value Chain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43, No. 1, pp.33-54.

Kang Shi, Shang-Jin Wei, (2014),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ntra-temporal and Intertemporal Trad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92, pp.S36-S51.

Xuebing Yang, (2013), ""The Cosine-Shaped Pattern of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Theory and Some Evidenc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8(3), pp.476-489.

Li Su, (2013),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Chinese Steel Industr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20, No. 1, pp.70-84.

Firat Demir, Yin Zhou, (2012), ""Income Inequality and Structur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19, No. 2, pp.167-180.

弘 马, 自儒 魏, 颖一 钱, 庆 刘, (2012), "“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 经济学(季刊), 卷 11, 第 3 期.

Shang-Jin Wei, (2011), ""When Is Qua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a Sour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84, No. 2, pp.178-187.

(2011), ""Consumer Heterogene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Welfare Impact of Free Trad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19, No. 2, pp.288-299.

Shang-Jin Wei, (2010), ""Domestic Institutions and the Bypass Effec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vol. 2, No. 4, pp.173-204.

Scott Linn, Zhen Zhu, (2010), ""A Model of Middlemen and Oligopolistic Market Makers"",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vol. 19, No. 1, pp.1-23.

Yi Wu, Li Zeng, (2010),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the Trade Bal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MF Staff Papers, vol. 57, No. 2, pp.427-449.

Xuebing Yang, (2009), ""Hicks Theorem: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he Ricardian Mode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 18, No. 2, pp.239-247.

(2008),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与投资前沿(第4章).

奖励

教育部长江学者

上海市xx计划

个人简历

鞠建东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xx计划”入选者。从1995年至2014年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 经济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聘任)、教授。鞠建东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主要讲授课程:高级国际贸易。1995年博士毕业之后他转向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提出贸易改革提高社会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被引用在各国通用的国际贸易研究生教材,并称之为Ju-Krishina定理。 2007-2009年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担任常驻研究员(Resident Scholar),之后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相互关系。他是“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和合作者一起)将国际贸易与开放宏观经济的基本模型相结合,是国际经济学中动态结构分析方法的主要开创团队之一。目前动态结构分析方法是国际经济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他是目前华人学者在美国大学国际贸易方向仅有的三位正教授之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王家骁(Kar-Yiu Wong)教授、普渡大学向冲(Chong Xiang)教授、鞠建东教授),是华人学者在美国大学国际金融方向仅有的两位正教授之一(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鞠建东教授)。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国际经济学的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和产业结构调整;

(2)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

(3)中国国际金融体制改革;

(4)自由贸易区、中国开放新阶段与国际经济新体系。

目前主要成就:

(1)动态结构分析方法: 开创性地将宏观国际经济学中的动态跨期模型和微观国际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模型相结合,建立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国际收支理论(与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施康教授等合作),提出新兴国家(比如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经济结构差别的均衡现象;将之应用到产业动态结构理论(与世界银行林毅夫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勇教授等合作),提出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

(2)金融制度与国际经济:开创性地将金融制度引入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实体经济和金融制度的理论联系(与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合作),并由此分析金融制度对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该学术领域的主要理论模型之一。

(3)国际贸易政策:提出通过贸易改革提高社会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宾州大学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国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研究生教材中,这个条件被称之为“Ju-Krishna 定理”。

(4)自由贸易区:和Krishna合作建立的产地规定模型是国际学术界自由贸易区理论中主要的微观经济模型之一。

(5)产业组织理论:与Baye and Crocker合著的垄断竞争企业的子公司模型是子公司理论(Divisionalization)中Google Scholar引用最多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