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吴晓波老师说“小米雷军要小心了,新发的红利在2015要被吃完”?

· 为什么骆玉鼎教授说“商学院像一个课程的淘宝平台”?

· 传统行业在面对“互联网+”时,应如何转型和升级,难点是什么?

· “互联网+”在教授、创业者和投资人眼中,都意味着什么?

· 商学院又能否培养出成功的创业者呢?

对话主题:产业发展新路与“互联网+”战略背后的思考

对话嘉宾:

骆玉鼎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EMBA中心学术主任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

林 军 雷锋网创始人

熊 雄 山屿海集团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EMBA校友

余 焕 赛领资本董事总经理、上海财经大学EMBA校友

刘 捷 云贝集团副总裁兼宝象网贷CEO

主持人:

杨 晖 唯众传媒创始人

 

 

杨晖:今天我们站在这里30分钟时间, 探讨“互联网+”。对80后90后来讲,大家伴随着互联网长大,而对70后和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会非常大非常多。

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产业发展新路和“互联网+”战略背后的思考》,我拟了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请我们各位嘉宾谈一谈,传统的行业,在面对“互联网+”,怎么去做转型和升级,难点是什么?“互联网+”似乎每个人都有想法和说法,想问一下晓波,“互联网+”什么概念?

吴晓波: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企业和传统消费。

林军:附议。

杨晖:“互联网+”一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的东西。

刘捷:不一定是革“新”,革的是“命”。

杨晖:革的是什么的命?

刘捷:传统的命。

杨晖:我想互联网冲击金融行业时带来的机会是很显而易见的,在你理解当中“互联网+”意味着什么?

余焕:“互联网+”就是信息化和云端的更多互联网的元素改造传统行业,刚才吴老师里面讲的非常好,没有永远的传统行业,“互联网+”是一个机会。

杨晖:你做旅游不动产的管理,您觉得站在传统端来说“互联网+”意味着什么?

熊雄:我特别欣赏晓波老师说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我们当时做的时候就是互联网思维,真正做体验的,我们做互联网养老,当时收会费,高端客户的话一位客户可能一个五星级房间只要50块60块,别人说你赚什么钱,传统的思维就是这样,我开一个杂货铺5块钱东西卖6块就赚钱了。我们也在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跟我执行总裁说,你每年可以用1千万,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杨晖:无论答案还是刚刚的行为,都应该给掌声给熊雄总。骆玉鼎教授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对曾经的、现在的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您的观念直接决定未来创业的方向,请您最后做一下总结。

骆玉鼎:正好我明天上午要给同学们上投资学,明天上午讲到的内容将是行为金融和有效市场理论,任何一个大学讲行为金融,都会谈到1998年和2008年这两个特殊的时期。讲这两个时期的互联网泡沫。

到了今天“互联网+”和上一次互联网泡沫有一些相同的,有一些猪随着风的起飞最终会跌下来,跌的很惨,但是有一点******的不一样,1998年我正好在美国,那时 “+”是简单的加,是单向的加。那个时候最流行雅虎这样的门户网站,互联网跟普通老百姓是单向传播的关系,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建成企业生存的环境,已经变成生态的一部分,这个“+”不是简单的相加了。像晓波老师讲的一样,我们企业纯粹在互联网环境里面做生产经营销售,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互联网里面运行,这个我想是一个非常大的不一样。

如果我们要上升到一个社会学或者哲学的高度来谈这件事情的话,那么1998年和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个只是互联网对陌生人社会的一种应用,我们今天陌生人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又转向了,好像变成熟人社会了,我想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在这样不一样的情况下企业的运作,要重视用户体验,其实我们工商企业和我们的客户之间,已经可能变成朋友的关系,这是非常棒的,这一点对未来的商业领域有非常大的意义。

杨晖:谢谢,把掌声送给骆玉鼎院长,您这段话让我期待您明天上课到底讲什么,教授谈这个问题肯定非常系统的。您刚刚提到1998年到2002年,是互联网泡沫一个时期,那个年份中间,我们当时在湖南卫视做一个节目,当时请的嘉宾都是大师级的,比如说经济学家、艺术家、文化大师。我们当时请来了张朝阳,他站在岳麓书院、千年书院的前面,在实事求是的牌匾下,一个不习惯南方冬天寒冷的北方人,穿着一件大衣,鼻尖掉着鼻涕清水,做了一个题为《跨越300年的自卑》的演讲。他说到自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情,一个复兴的问题,作为互联网人一定在给我们打气,他肯定不是自卑的反义词,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忐忑或者不自信在里面。15年之后,貌似这个问题在传统的企业家身上还是会发生,只是15年而已,刚才您说到周期的问题,也就是说该轮到传统企业家自卑的时候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刚刚把“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如何做升级转型的问题,难点在什么”这个问题抛给各位。

吴晓波:难点我认为还是脑子的问题。

杨晖:观念。

吴晓波:对,观念。所有的企业大概都有机会完成“互联网+”的过程,很多路都能走得通,但是很大的问题是,对很多大型企业来讲,或者对那些过往很多成功的企业来讲,成功的惯性太强了。另外很多人本身不是互联网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人,也不是互联网的体验者,他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或者不知道怎么冒这个风险,******的问题还是死在自己的观念上。

杨晖:观念很难转变。

吴晓波:我认为很多人很难转变。第一把自己的钱管理好,把企业交给年轻人,第二赶紧旅游,锻炼,把身体管理好,活的时间长一点。不要硬转,转的很痛苦。

杨晖:如果能转变,革自己的命;不能转变,被人家革命。

吴晓波:第三个部分,退出这个舞台,“不玩了”是很好的方式。

杨晖:林总崇尚“这个世界玩出来的”,但是晓波说不玩了。传统企业想不死难在哪里?

林军:其实包括老一代互联网企业都恐慌。转型学习的成本特别高,原来给人讲课,现在变成他去学习,这个水之前是满的,他要倒出来重新装进去,他要把原来话语权交出去,原来自己开车的,现在你开车吧,但是打的是他的花瓶,就很郁闷,动和不动都是死。这个接班人的说法,找到所谓另外一个你可以完全信任,完全交给他的一个合作伙伴,可能是你未来的接班人,你的亲戚,你未来一半都可以,但是你交出去的逻辑可以形成吗?有的人多次转型成功,不断找到他认为还不错的,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潮流的新企业家去学习。

杨晖:林总的意思是说,如果找接班人,恐怕还是自己革新自己的观念,自己去跟上这个时代,更能够与时俱进。我也同意你的说法,你刚才说时间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比较高,面对个人转变,我觉得代价够大了。

余焕:成本******的就是去上MBA课,上财经大学商学院的课,或者上晓波老师的课堂去学学。改变很容易也很难,如果你想做“互联网+”的东西,其实这社会上所有的东西,就像刚才晓波说的,很多模块你去加就行了,你去做一定能做到,关键是想不想去做,这一点是最关键、最重要、最昂贵,也是最便宜的——你观念的改变决定你今后走的路。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企业死掉,只有他的死才能让后面还没有死的人感觉到自己能活下去。我们做大型PE的,也在做一些VC,看一些传统的企业,我们在投一个项目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它是不是“互联网+”的理念,这倒不是总理提出来的,我们做这个事情就要考虑到。如果我现在投下去,三四年就能看到这个市场的发展,还在用传统理念做,那么结果不是他死就是我死,或者我们两个人一起死。诺基亚CEO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我们失败了。”《基业常青》第一本书当时讲了多少企业,但是现在有多少还能提到?最简单的是去学习,我跟我儿子说,你现在肯定不是用QQ,你现在用什么用旺旺吗?他们玩的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只有放下老爸的架子,花钱让他教我怎么去学,我才能跟他学习。学习,去上EMBA,上商学院。

杨晖:这样的话主办方可能弄错了,在上面的不应该是我们的老同志们,在上面应该是您儿子这样90后、95后的同学们。可能多一点90后,甚至00后的观点,对我们来说,反而是继续学习。刘总,您的企业云贝集团,有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传统的运作方式运行方式与互联网运营的方式连在一起的,你们在过程当中,自己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吗?或者只是把懂互联网金融的人招进来就行了?

刘捷:我们做互联网,包括互联网金融,心态就不能是30多岁40多岁的心态,你一定要把心态变成20多岁的人,玩他们要玩的东西,传统企业往互联网方向转,是最难的一件事情。1997年讲到互联网泡沫,在国企外高桥搞过英格网络公司,默默无闻起来、默默无闻关掉,当时我是财务经理,在小会议室里面,有另外两个人离开英格网络之后,就变的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沈南鹏,一个叫季琦,我想说在那个时候是明白人跟不明白人的竞争,当你看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而99%的人不明白,这个时候互联网是很容易可以起来的,但是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最难的事情在哪?大伙都明白了。互联网已经从门户,从信息、聊天,游戏,上升到电商,现在已经是革经济革金融的命,再也不是明白人对着不明白的人迅速把事情做出来。在这之间有更多创新的思维,这是往互联网加东西最难的地方,好在我们还没有太多传统的负担,我们转型很快,我们对互联网的认可度是认为,今年像互联网金融也好,互联网业好,加上新互联网可能2015年元年。我们所有的创业者,可能有一些创业大一些,有一些创业刚起步,都是刚刚进入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互联网必然经过“野蛮生长”、“无序竞争”、“大浪淘沙”、“赢者通吃”。我们不能因为“赢者通吃”的时候的失败而不野蛮,外面有太多明白人,你只有更野蛮才能走起来。

杨晖:创业板没赶上,新三板再不赶就没有了,大浪淘沙的阶段,还有野蛮生长的心,你也许有营养,你这个时候变成赢家通吃的心态特别坦然,你要这样能睡得着觉的话,您的员工基本上都要睡不着觉,他们要跳槽了。

熊雄总,你做旅游的产业,我想知道你有什么打算,能够跟“互联网+”加一下。

熊雄:这个世界上,目前都说互联网,“互联网+”,工业4.0,有的东西跟互联网没有太大的关系,造房子互联网能造吗,造人互联网能造吗?但是要有互联网思维,我们公司因为做养老地产,养老地产可能在前几年的话就是别人很排斥的,我们公司做养老地产,基本上没有超过100人的,我们都是定制化的,在座今天来了很多高管,有人有客户了我们再造房子。互联网最重要还是晓波老师说的互联网思维,在座的都是想要创业的一个精神,我认为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这些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家居多,大众创业大众创新,要有互联网思维,如果都跟互联网联系起来在线教育的话,商学院学生也没有了,跟面对面视频交流还是两码事。

杨晖:骆院长,对于您在传统企业的商学院学生们来讲,烦恼或压力一定比那些正在互联网互动的企业要更多一点,你有为他们开几个良方吗?

骆玉鼎:不用王顾左右而言他,我就是传统行业的代表,因为教育行业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作为院长,我最担心我们的教授每天都在跟学生讲“互联网+”和“互联网革命”,却忘了自己首先要行动——不行动,商学院也会是被互联网革命的对象。上海财经大学的商学院的MBA、EMBA项目,未来的一个创新和突破的方向,就是要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的资源结合起来,我们做了混合式的教学模型,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如果你是我们注册的同学,欢迎你们到我们的课堂里头来讨论,如果大家不是我们的学生,或没有注册,也欢迎博客上见。

杨晖:我想总结一下嘉宾发言。对企业或者企业家来说,首先要想的清楚,第二你能说的明白,第三做得到位。如果不能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的话,任何一个环节差了,就是水中花镜中月。我经常跟同事讲你不能小姐心丫鬟命,眼界够高手低到一定程度上不去,那就是小姐心丫鬟命了。你要想清楚这件事情,说明白这个事情,我觉得做到位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刚刚刘总谈到一个问题,不是每个传统企业都那么直接的和互联网发生关系,不是所有的传统企业都可以全部平移虚拟化的表现,所有传统行业你比如说造房子,比如开饭店的,做的实物,互联网是做不出来的,以制造业为代表,如果不能直接进行虚拟化的网络化来操作的话,互联网思维或者“互联网+”带来什么样的操作方向呢?

吴晓波:《从0到1》这本书里面有一个观点蛮有意思,过去20多年里面,受到硅谷精神的影响,互联网成为全球商业文明进步的主力,但也带来了一个结果,比特世界变的很大,20多年来原子世界的进步反倒被没落掩盖掉了,今天应该是原子世界重新崛起的时期,美国很多互联网人,比如说有些人做特斯拉汽车,有些人做机器人。这是物理状态下的技术革命,技术在往前推进。未来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变革,我认为转型和升级同步的过程,所谓转型就是你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的过程,升级的还是制造业核心1%的能力,如果你没有核心能力的话,你所有的东西都搬到网上以后,又变成同质化,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还是同步的过程。

对传统制造业来讲,我并不认为,造房子和做机器是和互联网没有关系的,互联网已经变成基础设施,比如对造房子的人来讲,原来钢材采购,你跟钢材公司合作的,现在比如有一个网叫找钢网,是80后年轻人做的网站,你钢材采购可能跟找钢网有关系。还有很多分包,建筑公司制度管理部分,未来可能销售过程当中你造的房子客厅的大小,厨房整体橱柜的采购都跟互联网有大关系,这些变化可能都在发生。再比如汽车行业,大家知道是100多年来特别传统的行业,但是在今天只要在全球地区卖40万人民币以上的汽车,基本上都有150个以上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意味着这些汽车完成了互联网化,这些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制造业当中都在发生,与互联网都是有一定关系的。

余焕:我认为很简单,传统的东西怎么去嫁接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平台,这些东西加起来以后,后面的东西就非常简单了,关键是你能不能很好的嫁接,这是最重要的。

杨晖:是,其实我想传统的行业,像制造业,******秀的的代表一定是雷军******的小米。

吴晓波:但他也很危险的,雷军手机3年来卖到7千万,7千万台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至少5家公司曾经在3年里面手机卖到7千万以上,他并没有创造历史。当年TCL,当年的夏新,当年的波导也好,现在都进入产品雷同化的时期,今天所有互联网大佬都在做手机,好像不做手机会死一样。

杨晖:但是雷军又在做房子,做装修了。

吴晓波:你在这个产品进步更迭史上有没有刻上小米的名字,如果没有的话,还是当年“手机中的战斗机”。新发的红利在2015年被小米吃完了。

杨晖:今天标题出来以后,我认为给大家作为谈资的一定是晓波提出来的“雷军的小米要小心了”。我相信这个有道理的。我们可以这样比方,小米今天像戴尔当初的直销模式。

吴晓波:历史上,戴尔没有碰到过大的竞争对手,他消亡是自身的衰竭式消亡,小米是一个靠意识形态获得了一个先发优势卡位的人,然后接下来是长跑能力,长跑能力是技术核心开发能力,你现在讲故事别人都会讲。我认为到一定地步以后,不再是讲故事的阶段,是一个核心的部分。刚才林军讲的中国和美国,美国是0到1的过程,没有的东西想象的过程,我们很多年来做1到N的东西,有了一个东西变的很大,我们有全球很大应用型人口市场,产量的部分能够放大,我祝福小米往前走的时候,希望他在技术上有天开地辟的东西走出来,如果小米手机卖到印度不再被起诉的时候,你就真的走出去了。

杨晖:你大概已经点到软肋了。

吴晓波:每个人都会做手机。董明珠也在做手机,不需要有生产线,富士康愿意做代工就可以做手机。

刘捷:好像要做能打电话的摇控器。

杨晖:是真的吗?

林军:真的,刚刚上个月发了产品。格力的说法是,三年之内一款,我保你三年,结实耐用,不会坏。

杨晖:这个还是有待观察,知道90后对爱情有什么执着吗?三年不换,这件事情有一点挑战。

杨晖:我记得当初袁岳在百老汇上很成功的让董明珠讲出“小米算什么,我们要做手机分分钟的事。”当天晚上报道里面都是董明珠做手机,现在居然成功了,这件事情有必要再做一次采访。

刘捷:云贝集团旗下做金融,我们干的金融跟传统金融本质上不会有差别的,但是我们关注一点,金融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互联网+”不管加到最后还是要落地,互联网不落地的东西,比如房地产或者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要考虑落地,我们包括题目说到的产业“互联网+”的战略,包括革新和创新,最终都要考虑落地的东西。我们前两天基于菜市场做金融的问题,原来辐射不到的我们现在辐射它,“互联网+”到最后还是得加一个东西,单一个“互联网+”,后面是省略号,落地不落地的事,如果想着前面半段的话,互联网不管加什么,都有可能走到浮躁的境界,现在估值很容易就把风口上的猪给吹起来,但是吹起来了之后,后续的风力还能有多强劲,还能吹多久,还得看加后面的东西,这是我对“互联网+”战略的理解,得考验他的落地性和实用性。

杨晖:互联网带有虚拟成分的话,“互联网+”一定加实的东西,不能加虚。在座作为企业家肯定是创业老鸟了,我们可能会被创业菜鸟们挑战。马云曾经做过一个演讲,商学院的EMBA能够培养出成功的企业家来,今天在学校刚刚听院长介绍,这个礼堂是上海******一个100多年历史,木质结构的礼堂,在这样一个颇有渊源的地方,商学院能够培养出成功的创业者吗?商学院能够培养出创业者吗?

骆玉鼎:首先答案一定要说YES。因材施教是中国老师2千多年来的梦想,在过去时代,因材施教的成本非常大,或者说做不到,因此无限的小班化,但是永远不可能做到;而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思维就可以。

我们商学院做了非常多的尝试:过去大家看到你获得一个学位,意味着你采购了这个学校提供的一个课程组合,全是这个学校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大家如果来报读我们商学院的EMBA,你会发现你10几门课、20几门课的教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这是互联网化的第一步,相当于我们互联网课程的“淘宝”;第二步,以前每一门课程由一位教授讲授,现在,大家坐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课堂上,你会发现一门投资学,或者市场营销,或者管理战略等等这些课程,有10位教授上某门课,这10位教授分布在不同讲里面,综合起来做成一门课,同学们度身定制的可能性空间就大了,所以我们的大学更像一个课程的淘宝平台。

当然,作为院长我担心一件事情,就像马云担心国家工商局的司长查他的假货,作为院长和教授,我担心这么多课程和这么多教授,在商学院平台里面向同学们发布,同学们拿到的这个学位会不会有假货——因此我想,大学永远会存在下去的,不是慕课一出来商学院就会关门。商学院永远会开下去,我们不但承担了平台的功能,而且我们还要有一套不断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我这所学校里毕业出去的学生,盖了合格证的就是真正合格的。当然,我也希望在具有创业思维的同学,能够不断的创业成功,成为企业家,我对这个非常有信心,事实上很多同学也已经向我证明了这一点。

杨晖:为骆玉鼎院长的底气再次鼓掌,也为我们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鼓掌。那么,创业者是可以被教出来的吗?

吴晓波:商学院以后讲课可以有“打赏”的功能,商学院教授的工资可以通过学生打赏。创业是天生的,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企业家,首先是跟个性有关,有没有赌博心,有没有对数据天然爱好。第二,跟后天学习很有关系,中国MBA教育和EMBA教育一直积极参与,在场都是在战场上打过仗的人,通过案例学习,理论学习,很好的灌输和提高,我相信学习的力量。谢谢院长。

林军:核心问题是这样,教育资源的最核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1%是教师,剩下的还是学生的互动。实际上我觉得商学院与时俱进的核心逻辑是,怎么样让商学院的教授和老师们,成为这个核心资产的最核心的话语权的逻辑,如果这在设计上给互联网设计掉,那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余焕:我是上财EMBA 2010级全球班的校友,看到商学院一直在进化,比如办这个创业创新大赛,这只是进化过程当中的一步,但是很有意义。

刘捷:很多学校参加创业大赛,论坛,讲课,互动等等,所有想创业的学生,凡是在互动环节,我发现提不出问题的那些人就别创业了,另一个在互动环节中间没完没了提问题的人也别创业了,一定要有思考的过程,问出来的问题才会问在点子上。你已经有了很多的东西、气场,在商学院发现你两到三成的不足,再补足你的不足,你的商学院课程就完成了。

杨晖:今天有研究者,有观察者,也有真正身体力行者,对于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讲,我想共同的是一定要有一颗勇敢创业的心,在此谢谢大家,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上海财经大学4月17日举办的“上财创投选拔创业创新大赛发布论坛”整理)

发布日期:2015-04-21